挑选基金技巧之正确认识最大回撤
1、首先,我们可以用该指标剔除掉波动风险过大的基金。即将基金的历史最大回撤,和对应指数同区间的最大回撤进行对比。比如某只基金的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如果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达30%,而该基金的同期最大回撤仅20%,即意味着该基金风险控制得当。其次,可以和同类基金PK比较。
2、基金最大回撤率是指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其净值从最高的位置,下跌到最低位置的幅度,一般来说,基金的回撤率越大,基金反弹的机会越大,同时,风险也比较大;基金回撤率小,其波动性较小,比较稳定,因此,投资者在选基金时可以考虑其最大回撤率。
3、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越好,基金经理的水平越高,能力越优秀。
4、分散投资: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到多个基金中,降低单一基金的风险,从而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最大回撤。控制仓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控制每个基金的仓位,从而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最大回撤。
如何通过最大回撤挑选基金?
1、,了解最大亏损的情况 最直观的来说,通过历史最大回撤数据,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在买入这支基金之后可能出现的最大亏损是多少,从而做好心理准备,或者是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
2、首先,我们可以用该指标剔除掉波动风险过大的基金。即将基金的历史最大回撤,和对应指数同区间的最大回撤进行对比。比如某只基金的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如果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达30%,而该基金的同期最大回撤仅20%,即意味着该基金风险控制得当。其次,可以和同类基金PK比较。
3、最大回撤率需要和个人风险偏好结合起来来考虑,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5%的基金;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10;对于积极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20%的;对于激进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50%的。
4、在比较最大回撤率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同类基金进行对比,比如说股票型基金就与股票型基金对比,而不是与债券型基金对比,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毕竟债券型基金净值再怎么下跌回撤率也不会太大,而股票型基金的最大回撤动辄百分之三四十。
5、即投资者如果购买该基金,最大的损失可能会为50%。最大回撤率越高,亏损越大,但是其回报率和收益率也相对要低一些,对一些比较稳健的投资者来说,选择最大回撤率较低的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不要单独的只看最大回撤率,还可以结合业绩等其它因素一起考虑。
6、综上:普通人选基金可以从三步入手,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基金投资;第二步是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以及看好的行业进行投资;第三步是挑选出优质的基金,可以通过历史业绩、最大回撤率以及基金经理等三个指标来进行挑选。
基金最大回撤控制在多少合适
1、而同期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15%,那么这只基金相对大盘还是比较稳健的,回撤较合适。反之,如果这一只基金在过去一年中最大回撤率为25%,则说明基金相对大盘跌得比较厉害,风险较大,回撤率也较高。
2、股票型基金最大回撤没有固定的标准,基金最大回撤代表基金过去最高风险值的大小,所以基金最大回撤数值越低越好,一般基金最大回撤低于20%比较好。
3、最大回撤率需要和个人风险偏好结合起来来考虑,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5%的基金;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10;对于积极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20%的;对于激进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最大回撤率小于50%的。
买基金为什么要看最大回撤
1、基金最大回撤率是指基金在一段时间内,其净值从最高的位置,下跌到最低位置的幅度,一般来说,基金的回撤率越大,基金反弹的机会越大,同时,风险也比较大;基金回撤率小,其波动性较小,比较稳定,因此,投资者在选基金时可以考虑其最大回撤率。
2、买基金为什么要看最大回撤?最大回撤是指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最大跌幅,也就是投资者买入基金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最大亏损,投资者在买基金时看最大回撤可以有效地预防投资风险,降低亏损几率。
3、基金最大回撤是指基金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最大的价值下跌幅度。回撤值越大,说明基金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连续下跌,且在下跌期间收益减少较多。基金最大回撤可以反映出基金的风险程度。通常情况下,回撤值越大的基金,风险越高,投资者应该谨慎考虑。
4、基金的最大回撤率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投资者购买该基金可能面临的最大亏损,但仅用这一个指标来判断基金产品的优劣也是不全面的。基金产品的收益收到市场环境、投资经理的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应综合衡量多方指标,从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5、最大回撤的作用 第一,了解最大亏损的情况 最直观的来说,通过历史最大回撤数据,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在买入这支基金之后可能出现的最大亏损是多少,从而做好心理准备,或者是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