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学说
1、利率平价学说,源于19世纪末,由凯恩斯在1923年系统阐述,核心理论是两国货币的即期和远期汇率与两国利率紧密相关。其理论基础是,投资者在国内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与在外国投资并按远期汇率兑换回本国货币的收益相等。
2、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3、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1923年由凯恩斯系统地阐述。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
4、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进一步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购买力平价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认为,汇率=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5、应该是选A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体系实行期间,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借贷学说
1、在金本位制的背景下,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应运而生并广为流传。其理论雏形可以追溯至14世纪,而英国学者G.I.Goschen在1861年给出了更为系统的阐述。该学说的核心观点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供需关系又直接源于国际间的借贷活动。
2、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3、汇率决定理论中的国际借贷学说认为,汇率的变动是由外汇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供需关系直接源于国际间的借贷活动。以下是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核心观点:国际借贷学说强调国际间的借贷活动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借贷活动导致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
4、这一期间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国际收支均衡的角度来阐述汇率的调节,即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这些理论统称为国际收支学说。它的早期形式就是国际借贷学说。
5、核心定义:汇率决定理论探讨的是汇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货币当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发展历程:该理论随着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以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
货币的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1、市场经济中,货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 国际收支:国家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状况会影响汇率。顺差会促使本国货币升值,而逆差则可能导致贬值。 通货膨胀:高通胀国家通常面临汇率压力,因为其货币价值下降。 利率:一国提高利率可能会吸引资本流入,从而推高其货币汇率。
2、货币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的,其换算依据涉及多个因素。汇率决定主体 汇率,即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他们通过买卖外汇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3、汇率的决定因素有许多,其中经典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即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国货币表示的商品真实价值应当是相等的。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广泛,包括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这些因素对汇率产生影响,但最终决定汇率的是市场力量。